甲胄螺

Casmaria erinaceus   Linnaeus
   

  139  浏览



形态描述

形态 描述贝壳卵圆形,壳质坚厚。螺层约8层,胚壳3层,第1层极小,褐色,以下2层迅速增大,呈白色,光滑。螺旋部低小,约占贝壳的1/4,体螺层大。壳面白色或灰白色,有光泽,此种个体在形状和花纹雕刻上变异较大,多数个体在体螺层的肩部有结节突起,表面有纵褶,一般有4—6条微弱的淡褐色螺带。但有的个体具纵走波状褐色花纹,也有的个体色带和花纹不明显。壳口宽大,外唇厚,向外翻卷,外侧具有一列深褐色的斑块,壳口外唇前端有4—6个尖形齿。内唇滑层厚,具瓷光,有时有大小不等的瘤状突起。前水管沟向背方扭曲,成缺口状。脐孔封闭。
标本测量 (mm)
壳高 64.0 60.0 56.O 54.O 53.0
壳宽 35.0 33.0 32.O 33.0 31.0

大小

标本测量 (mm)
壳高 64.0 60.0 56.O 54.O 53.0
壳宽 35.0 33.0 32.O 33.0 31.0

生物学

本种是热带性较强的种类。我们仅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采到,但尚
未采到生活标本,对它的生活习性和垂直分布尚不十分清楚。但据赖景阳(1990)报道栖息于浅海沙质海底。

生境信息

本种是热带性较强的种类。我们仅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采到,但尚未采到生活标本,对它的生活习性和垂直分布尚不十分清楚。但据赖景阳(1990)报道栖息于浅海沙质海底。

国外分布

从非洲东
岸的红海到马达加斯加岛至太平洋的日本(本州中部以南),琉球群岛,菲律宾各岛屿,
马绍尔群岛,所罗门群岛至澳大利亚(克洛茨角西部至昆士兰东部)等都有分布。

国内分布
分类讨论

此种有两个类型,一个是贝壳较小、较重,肩部有结节,为标准型;
一个是贝壳较大、较轻,肩部无结节,为光滑型。标准型常与笨甲胄螺相混淆,但本种壳口外唇基部有4—6个尖齿,而笨甲胄螺则没有。

标本信息

标本采集地 西沙群岛的东岛(五和岛)、北岛、琛航岛、金银岛、森屏滩;南沙群岛的牛车轮礁。共22个标本。